[廟公講古] 開基

在本宮沿革誌中有提到早年約八十年前有位精神渙散的村民,其狀況是經由受武宮帝爺公診斷及改祭才獲得改善,但是詳細的內容是為何呢?
筆者探訪了幾位老一輩的宮務人士,當年的事蹟應該可以從這兩塊開基御令講起
左邊這塊是本宮的開基御令,上面的字已經被燻黑到看不清了,只能隱約看到一些圖案。
而右邊怎會有受天宮的令牌在本宮呢?
據說當年這位精神有狀況的村民情況相當嚴重,見人就打,棒打畜生,沒人敢接近。當時的醫學也不發達,更無精神方面的專科,民眾也都仰賴神祇幫助化解凶煞。不例外的,村民親戚到處尋訪神威顯赫的宮廟來對這位女士診療,但相鄰的宮廟請來的神明神像一到該民的家中便被這位村民用木棒敲打,實在是無法靠近及醫治。
實在是無藥可醫、無神可問的狀況下,大家想到了松柏嶺受天宮的玄天上帝,希望藉由全台最具盛名、香火最鼎盛的帝爺公出面相助,將該民狀況改善。在帝爺公允許下,廟方請出玄天上帝到該村民家中,但結果卻是一樣被棒棍擋在門外,不得而入。
受武宮得知狀況便稟告 聖帝,竟沒想到 聖帝一口答應要出面幫忙化解這兇惡情事,廟方實屬猶豫深怕神像遭到毀壞,但帝爺公要眾信照祂意思做,大家也就只好把神像請到位。而神奇的事就這樣發生,該村民並無惡力相向之意,反而讓 聖帝給醫治好了。就在這事件後,受天宮特以此令牌相贈,以示尊敬並以兄弟廟相稱,也祝受武宮神威廣大、香火鼎盛。因此,每次受武宮到松柏嶺進香,受天宮廟方都會特別熱情款待,廂房住宿都特意安排,以表敬意!

更多動態分享,請連上受武宮FB

沿革誌(二)

沿革內容:
帝爺公在約莫八十年前的顯示神恩之後,其辦事及消災化福的活動日益擴大。而當時是以兩人手輦轎的方式顯示神意,再由桌頭筆生釋義。當年手輦轎手有:羅科、羅田、胡生、邱池等;桌頭筆生先後有:王溝、羅坤林、林番燦、張世錦、巫西方、周塗糞、李深乾、羅漢溪、朱宇宙等。
受武宮諸神就在眾人的擁戴下,香火日益旺盛,威名遠播全台,成為打簾村的守護神。而後期的神意指示方式,是改以乩童起駕,傳達神意。較早年的乩童有:賴三才、羅金賜、許秋明。乩童起駕的方式沿用至今,再下一代有陳文池、王文炎、黃清和三位乩童。近期有:坤元、阿通等。

初期覓得廟地是選定座向分金時,決定以座東北向西南的艮坤兼寅申為準,但玄天上帝也顯靈指示,若再偏向南方的正字,受武宮宮務必定大發,但為顧及附近各村庄善信的和諧相處,願退而求其次,可見玄天上帝的博愛精神。
建廟非小事,所需的經費極為龐大,但受武堂一樣以服務濟世為宗旨,經費時常短缺,工程進度延宕多時,堂主王慶麟、會計許有長等時常南北奔波,招募款項。富者三萬五萬,平者五百一千,積沙成塔,聚少成多。在眾人虔誠的支持下,建廟工程克服萬難,順利進行。新廟是從正殿先建,再建前殿,續建兩翼平階廂房,整體廟宇在民國五十八年完竣,舉行入火安座,受武堂改稱為受武宮。而現今華麗的兩層廂房是在民國七十三年端月改建完成。

為表示不忘本的精神,受武宮將受武堂時代的神尊神器、匾額等搬移至新廟,並將受武堂的一副對聯詩句抄錄於新廟深井之廊柱,
曰: 受戒拋刀心懷佛道
      武裝抱劍足踏龜蛇

受武宮得以順利完工,完全歸功於眾弟子的支持與奔波,本宮對於出錢出力的善信芳名,以銅牌科自訂於牆面,做永久紀念。而這銅牌因今年(民國一O三年)的修繕工程暫時取下,連同此次的大德捐獻芳名,會再另做設計掛於牆面。

奉祀神尊:
本宮正殿奉祀玄天上帝為主神,分有大帝、二帝、三帝。

正殿日邊奉祀城隍爺。

正殿月邊奉祀土地公。

龍邊廂房一樓為受武宮之救世堂,守堂主神是玄天上帝,為善信救世施方。

二樓奉祀觀音菩薩。
虎邊廂房一樓為受武宮之長生祿位,為本宮之功勞者祈福。

二樓奉祀地藏王菩薩。

廟埕之五營將軍,奉祀中營李哪吒元帥,東營張基清元帥,西營劉武秀元帥,南營蕭其明元帥,北營連忠宮元帥,神像各個騎馬執旗,實屬罕見。

更多動態分享,請連上受武宮FB

沿革誌(一)

緣起:
清朝先民王昧自大陸遷移來台,為祈求旅途平安,自大陸家鄉恭請玄天上帝神像暨土地公、周倉之小神像(約只有五六吋高)一起渡海來台。當初先暫居於台南麻豆,後又遷往永靖同安,最後在清末民初時,定居於田尾鄉打簾村,在此落地生根。
一路艱難的行程,在玄天上的庇佑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王家老小得以平安無事。王昧便將玄天上帝及土地公、周倉神像供奉在廳堂,作為王府的家神。由於玄天上帝神威顯赫,時常指引王府家人,保佑王府闔家平安,靈驗事蹟傳遍鄉里,民眾競相走告,請求玄天上帝協助的善信日益增加。

受武宮開基 周昌

受武宮開基 土地公

事蹟:
最為眾人樂道者是本村約八十年前崙仔的善信李琴之妻等數十位,因煞厄致使精神散亂,至王府請求協助,玄天上帝顯示化解,李妻精神復原,玄天上帝的神恩再次發揮。王府為了方便附近的善信請示神意,在王府舊宅設”受武堂”以濟世,在王昧時代,前壇受武堂曾受颱風侵襲毀壞,眾神暫請到後聽,待前廳復建完成,再請回。
秉持服務濟世的王府,將玄天上帝提供鄰里請示解厄,無論白晝黑夜,甚至半夜三更亦有善信急事請求。當時是以兩人手鑾轎顯示神意。就在眾人的擁戴下,受武堂香火日益旺盛,威名遠播,成為打簾村守護神。後期的神意指示方式,是改以乩童起駕,傳達神意。
日據時代,日本政府施行皇化政策,對我信仰多家干擾,搗毀神像,禁止各種儀式,為避日本政府迫害,乃將玄天上帝神像移至後廳,淡化所有儀式,幸得保存完整,待光復後恢復祭拜。


興建紀錄:
民國四十二年動土興建新廟宇
民國五十八年完竣,舉行入火安座,改稱”受武宮”。為表示不忘本精神,受武宮將受武堂時代的神尊神器暨匾額等,搬移到新廟,並將受武堂的一副對聯詩句抄錄於新廟深井之廊柱,
曰: 受戒拋刀心懷佛道
武裝抱劍足踏龜蛇
民國六十三年,農曆八月,舉行法會。
民國六十五年,配合福德祠改建竣工落成,舉行慶成三獻祈安法會。
民國七十三年,鐘鼓樓及兩廊重建完成。
民國七十四年,五營將軍廟新建完成恭請東南西北中五營兵將,為受武宮守護,並舉行祈安醮事。
民國八十四年,前往大陸湖北武當山,到山下紫霄宮敬拜並到金殿向玄天上帝謁祖進香,並請回大帝、二帝、三帝及玉璽一枚,在農曆三月初三請入受武宮鎮殿。
民國八十五年,廟前金亭完工啟用。
民國八十六年三月,興建近年的牌樓竣工落成,高四丈六,宏偉華麗,氣勢磅礡。封柱下的麒麟石獅,乃產自大陸,雕刻精工,神氣活現

民國一O二年九月,大殿及鐘鼓樓修繕工程動工。
民國一O二年十二月,大殿修繕完工。隔年三月,鐘鼓樓及兩廊修繕完成。嶄新的受武宮呈現在村民面前。
預計民國一O三年九月舉行七天植福法會。

更多動態分享,請連上受武宮FB

田尾鄉簡介

由來:
田尾鄉位於濁水溪八堡二圳的下游,水流至二水流經田中而至本鄉,上游的居民習稱下游為”田尾”,因此得名”田尾庄”。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實施地方自治,改稱”田尾鄉。

歷史沿革:
本鄉居民大都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始由閩粵兩省移民來台開拓,時分東螺東西堡及武西堡,均居彰化縣。
日劇初年改屬台中縣彰化支廳所轄,民國九年日本台灣總督地方自治制度改正隸屬台中州北斗郡,同時改稱”田尾庄”,所轄分為八大保—田尾、饒平厝、曾厝崙、鎮平、小紅毛社、海豐崙、打簾、三張犁,各置保正一名。
民國三十四年,本省光復行政區域歸屬台中縣北斗區,改稱"田尾鄉”,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實施地方自治行政區域調整,將本鄉劃歸彰化縣。

公路花園:
聞名全省的公路花園就位在田尾鄉,其中打簾村更居中心區域。
本鄉自民國六十二年開始闢建公路花園,是全省最大的花卉專業區。環園道路全長四點七公里,現已增建內、外環道路,區內面積三四一公頃,民營花園店戶眾多,沿路花卉盆景,爭奇鬥艷,燦爛花海,曠世美景。
公路花園位居台灣地理中央,交通發達,便利花卉苗木的運輸。而且氣候溫和,並以濁水溪肥沃的水質來灌溉,一年四季花木欣欣向榮,是最適合培育花木的好地方。
生產最大宗的花卉是菊花、劍蘭等,其他還有很多進口種類,如荷蘭鬱金香,希臘、義大利的紫羅蘭,歐陸的矢車菊等,構成田尾鄉打簾村公路花園別具風味的園藝景觀。
正因花藝造景的種植業務,本鄉成為全省園藝造景的發展中心,其中打簾村的造景藝師作品最為出色,受全省業者的肯定。

而近幾年來國內實行周休二日,旅遊風氣盛行,鄉公所也極力將公路花園的形象商圈建設更加完善,例如土地重劃、公園路開設,及腳踏車道設立,每週及連續假日都吸引大批民眾到此遊玩。而受武宮正位於這整個形象商區的中心位置,每到假日都可見到遊客到此休憩、參拜,因此也越來越多人了解到帝爺廟的歷史以及帝爺公的靈感,每年的安太歲、謝太歲及進香活動也都吸引很多人來參加。本網頁設立的目的也希望透過傳統習俗及活動的介紹,讓更多人知道受武宮的宗旨;以幫助民眾安居樂業、祈求地方安定繁榮、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讓需要幫助的信徒可以得到帝爺公的保佑及幫忙,逢凶化吉、身體健康。

更多動態分享,請連上受武宮FB